以前看电影的时候,总是赞叹于宫崎骏电影多么优秀。画质多棒,内容多发人深省。
再后来一度很热爱吉卜力的创业故事,有很多问题涌现脑海。
为什么宫崎骏那么厉害、屡屡获奖?
为什么吉卜力的电影总是大卖?
为什么他们的创业那么轰动、那么顺利、那么引领一个年代?
后来才知道,他们也跟我们一样,也会打退堂鼓,也有满腹牢骚、也会发脾气生气。只是他们在一开始就选择了“地狱级难度模式”。
吉卜力的哲学
当你深挖一些作品背后的故事时,你会发现,顺时代而为的人,非常容易成功。而那些逆时代而为的人,往往更加卓越。因为真正的精明人,往往具备逆向变通思维。
宫崎骏的哲学在吉卜力中尤其明显。比如当时日本动画的制作形式是兼职团队作业,项目启动时就拉上100个人开始,动画完成结束就地解散。这样的好处就是大家都在合理的成本范围之内,但劣势也很明显,难以持续聚拢优秀的人才发挥更大的创作价值。所以宫先生第一次提出全日制职员的想法,我就由衷的佩服,这意味着更多人员成本的支出。
宫先生亲自设计规划的吉卜力工作室装修设计、建材用料,都体现出他的卓越眼光和严苛的标准。
当然,宫先生人性化的一面也和蔼可亲。不仅仅是一个严苛的上司,还是一位家长。再后来宫先生为吉卜力员工建立了一所幼儿园,解决了员工育幼的一系列问题。我们国内很多企业家遇到这类问题,往往采用辞退处理。然而真正的智者,会化解问题,这样的员工也会创作出更具价值的作品。
另一个影响深远的哲学思想,是宫先生影视作品中,对人和人性的正向思考。例如要不要如实的描写战争场景?如果真实描写,则会引发人们心灵上的阵痛,逝者如斯,生者已矣。如果不描写,人们可以更多的对未来充满憧憬,毕竟生活是要向前的。伤疤总会愈合,但也要幸福着向前。
另外,哲学册里铃木敏夫的影评也是一大亮点,有些洞见相当独特。可能身为制片人去评论电影,角度本身就比较刁钻吧。
吉卜力的文学
你知道“吉卜力”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?
吉卜力(GHIBLI),原来的意思是“撒哈拉沙漠上吹的热风”第二次世界大战,意大利空军飞行员将他们的侦察机命名为“吉卜力”。后来,宫崎骏知道这个故事,而且宫先生还是个飞行器狂热者,这在天空之城中有很多体现。宫崎骏就决定用“吉卜力”用作工作室的名字,希望吉卜力工作室能在日本动画界掀起一阵旋风。
吉卜力的文学和哲学,很多内容是相辅相成的,哲学的直观反应,就是用文学来呈现,最好的表现就是电影主题。各种个样的“活下去”字样。
我之前整理过吉卜力工作室的各个作品海报主题。一部作品上映之前,如何用一句话征服观众去观看,这句话一定不是slogan,也一定不是金句,而是一句在那个时代,发人深省,让所有人共鸣的一句话。
《幽灵公主》:“活下去”
探寻人类与自然是否能够真正实现和谐共存的终极命题。
《起风了》:“跟着风,追逐梦想,才是活着的意义”
灵感来自法国诗人瓦雷里《海滨墓园》的一句诗“起风了,努力活下去”。委婉传递着传递着安静的反战信息。
《千与千寻》:“唤醒 活下去的力量!”
每一个人都需要独自面对社会的成长历程。不忘初心,方能收获美好。
《萤火虫之墓》:“4岁与14岁,都想活下去。”
战争的痛,让“生”与“死”的情愫更加割裂。
《百变狸猫》:就连狸猫也在努力生存哦。
人类社会的无止境扩张,狸猫视角下人与自然矛盾的深刻发问。
《我的邻居山田君》:“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放弃,顺其自然吧。”
生活不仅仅只有琐事缠身,也有家的温情和生活的气息。
《地海战记》:“如果没有父亲,我就能活下去。”
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,但自救的人一起,能对抗恶龙拯救人类。
《魔女宅急便》:“虽然偶尔会消沉,但是我依然很快乐。”
真正的成长从来不只是身体和魔法变强,而是来自内心的完善。
当然除了深刻的文字之外,还有许多访谈内容,吉卜力三人对谈,宫崎骏、铃木敏夫、高畑勋之间的搞笑对话,真是搞笑的老头,很个性,很可爱。
还有其它一些零散的闪光之处。如铃木敏夫的成长书单里,有一本《路上观察学入门》,我之前分享过,总是感慨他们对生活的研究如此细致。
其实,铃木敏夫这个神奇的制片人已经写了好几本书了,之前的《吉卜力的天才们》也非常好看。搭配着看看,你能发现吉卜力很多优秀的秘密。
这篇文章写得深入浅出,让我这个小白也看懂了!